回想当年,我大概是二十多岁,曾经问一位师兄意见:「好像三言二拍很出名……」
这位师兄没有说读过,也没有说没读过。
但是回应的模式感觉就是他知道三言二拍的内容。
由于年代久远,我残余的记忆是,他的回应是:哦,短篇小说,讲因果报应的……
呃……
从故事最后的结论(结局)三言二拍确实是好人有好报,好人善终,坏人有恶报,坏人最后受到惩罚。
我们看大多数的电影或者连续剧都是如是。
看电影或连续剧,我们知道的是,主角一定不死的,他好像接近要死,总有被救出来的机会,都是这样。
我们会猜到这个转折点。
但是,他转折的角度,你会不会拍一拍大腿说,这样的转折角度都给你想到。
如《二拍》其中一个小故事,说李淳风的亲戚(忘了是什么亲戚),是做算术的(哈哈,用金聖歎对术数的称呼,意思是会算命择日子,还有算卦的)。
有一家人要订亲,选了某个日子,李淳风的亲戚说,结婚当日一定是3月3日。
看官們,你知道,这两个亲家想硬硬来成亲都不会成功的,但是你期待的是作者怎样玩转折。
正如《二拍》上述的故事,到了3月2日,男主角的船被搁置海滩动不了,如何赶去娶老婆呢?
当然作者玩到时间那么紧逼,你自然期待作者玩的转折手法。
这个转折手法离奇吗?
有惊喜吗?
或者很普通?
甚至有不合理等等转折……
这是功夫了。
我认为如果上述哪位师兄想抛书包,起码点出一两个内容阐述出来,这么具体的,才比较容易过关。
而不是一直靠抛,一直靠吓,一直靠「大你」(广东话)。
人人都说冯梦龙的《三言》是讲因果报应。
有时候我回想,如果那个时代,给即将踏入社会的少年看《三言》:
看因果是一个层面,这个层面可能是小说的政治正确。
但是我们也预告一下这本小说有涉及很多人性阴暗面的,可以多留意,多玩味,多观察身边的人。
所以,第二个层面的解读是,你会看到人性阴暗的哪一个部分。
如《三言》有一幕,某路人甲乙丙丁人有三急,冲进一个茅厕拉屎,由于行走匆忙,留下一个包袱,里面都是钱。
主角拾得后跟妈妈说(主角没算过钱),妈妈说:给回失主吧!
主角就走回茅厕,结果看到一个陌生人找了几个人准备打捞茅厕的屎💩粪堆找失物。
主角当然向前问你是不是丢失了一个包袱ABC,然后对方答是,主角马上说,我拾得了,你来我家取回吧!
结果围观者七嘴八舌称赞主角是老实人,然后这些围观者又加嘴巴多口说起码给赏金,另一个围观者又说遇到这么老实的人分半吧!
这些话失主都听在耳里面,然后,失主当然随口应说,我会给你打赏……
当失主真的领回包袱之后,看到一份不少,心念转了,心想我怎么可以分给你,所以失主反口一咬,咬住主角,明明这个包袱有XX金,现在为什么剩下这么少了,而这个失主不感念主角的老实,反咬住主角,要主角赔钱,告到官府去等等 。
这是人性阴暗面。
还有主角想见未来岳母,因为未来岳母想给钱这位穷书生等他可以给聘金自己的未来丈人,这位主角想换一件比较得体的衣服见未来岳母,所以走去跟堂哥说明原因,想跟堂哥借一件好衣服,堂哥心念一动想到一个吞噬堂弟钱财的计谋,堂哥就开始对自己的堂弟说好话等等骗自己的堂弟……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又人心险恶的一个小故事……
这些故事预设的一面都是他表面对你很好,其实背后就是想吃掉你……
你看《三言二拍》可以看到这种人性阴险狡诈的部分,很多时候,这些阴险狡诈的部分又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如至亲的人,看到你家里发生某些事,本来这事需要帮忙解救的,可是这个至亲的出现,就是想吞噬这个家庭的财务现金的。
这是我最近看到一个至亲想吞噬掉一个落难家庭某些财物的现实案例。
当然这个至亲一出现在这个落难家庭时的嘴脸,看到他的嘴脸和言行,还有所说的话,三言二拍的一些小故事竟然很自然浮现在我的大脑内,我马上想到这个是一个想吞噬你家某些财物的至亲。
这是我读三言二拍,经过一个现实案例 刺激到内里故事浮现提防「奸诈」者的警钟。
虽然某些情节是过时了,但是那个嘴脸竟然没有过时 而且所说的话,又那么相似和接近。